首页
> 政务版 > 政务信息 > 计划总结
政务信息  
发展规划 
讲话文论
计划总结
工作进展
财政信息
应急管理
统计数据
 
 
计划总结  
bet28365365体育在线2017年工作思路
发布处室: 办公室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7-02-17 ? 来源: bet28365365体育在线 ?阅读次数:
【文字 】【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2017年是深化改革的攻坚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绿色都市农业强市的关键之年。我市农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优质高效、特色精品、田园美丽、绿色生态、产业融合、健康养生的绿色都市农业强市目标,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经营规模化、主体法人化、产业融合化、生产标准化、服务社会化为引领,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途径,以“一区一镇、两园一线”(农业产业集聚区、特色农业强镇、美丽田园、农业庄园、精品农业风景线)建设为载体,全力以赴打好产业融合、结构优化、绿色生态、科技进步和改革创新等五大攻坚战,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一)立足转型升级,打好“产业融合”攻坚战
  按照“一区一镇、两园一线”(农业产业集聚区、特色农业强镇、美丽田园、农业庄园、精品农业风景线)的总体思路,制定出台都市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意见和项目建设导则,加快推进都市农业示范区建设,着力培育新业态、新动能,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田园变公园、农区变景区、劳动变运动、产品变商品、农房变客房”。
  1.开展“一区一镇”建设。按照全省“一区一镇”建设的总体部署,指导各区县(市)做好农业产业集聚区和特色农业强镇的申报创建工作。一是加强农业产业集聚区建设。以现代农业先导区(或综合区)为核心,核心面积在2万亩以上,突出规模化、集聚化、生态化布局,要求土地集中连片,基础设施齐全,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产业相互配套,有4家以上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和1条以上10亿级农业全产业链。今年计划创建省级农业产业集聚区1-2个。二是加强特色农业强镇建设。以地方特色产业为基础,农旅融合发展为主线,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促进生产、消费、体验互动,实现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有机融合和农业、农村、农民的统筹协调发展,特色农业强镇要求有2个以上有一定知名度的休闲农业观光点,休闲农业年收入5000万元以上。今年计划创建特色农业强镇4个。
  2.打造多彩农业美丽田园。按照田园洁化、美化、彩化的要求,制定出台多彩农业美丽田园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多彩农业美丽田园示范基地建设。今年计划创建多彩农业美丽田园示范基地20个。一是实施田园整洁行动。全面清理田间、路旁、沟渠边的农作物秸秆、农资包装废弃物和废弃农膜,及时清除换季后的田间小棚、竹竿、棚膜、防虫网等简易设施,建立健全田园保洁长效机制。二是实施田园美化行动。完善农田道路、水利、电力、林网等基础设施,整治各类杂乱杆线和农业设施用房,改造提升生产设施,着力打造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成网、涝能排、旱能灌、房整齐的新田园。三是实施田园彩化行动。根据不同的季节,合理布局农作物,在主要作物布局中融入创意设计,加强耕作制度创新,推广水旱轮作、间作套种、立体种养、农牧结合等模式,营造一年四季花草芬芳的美丽景观。
  3.建设农业庄园。以山林、田园、湖泊、溪流、水库等自然景观资源为依托,以农林牧渔等特色农业生产、加工、经营为基础,以乡土文化、农作生产、农村生活为特色,着力打造集生产、加工、经营、观光、娱乐、运动、住宿、餐饮、购物等生产、服务功能于一体,区域面积在100亩以上的现代农业庄园。农业庄园要求年接待游客1万人次以上,休闲农业年收入在100万元以上。今年计划创建现代农业庄园20个。
  4.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完善农业龙头企业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大力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在特色农产品主产区加快建设一批规模较大、设施配套、功能健全的批发市场。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鼓励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和定制配送。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引导农业企业实施“电商换市”。今年计划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5家,创建1条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象山柑橘)。
  (二)立足特色精品,打好“结构优化”攻坚战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产品,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
  5.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稳粮、优经、强特”为主线,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一是稳定粮食生产。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粮食绿色高产创建,新建标准化粮功区8万亩,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粮食考核目标(面积204万亩)。二是调优经济作物。大力发展榨菜、雪菜、西兰花、毛豆、茭白等优势经济作物,加快推进蔬菜产业从从中低端品种向中高端品种转型,计划新建高标准蔬菜生产功能区8000亩、标准化蔬菜生产示范区10个、国家级蔬菜标准园4个,蔬菜生产标准化率达到65%以上。加强冬种生产,积极推广“双低”油菜、蚕豌豆等优质品种,深入挖掘油菜、紫云英等产业的生态观光功能,实现绿色过冬。三是做强特色产业。根据资源禀赋和产业市场化要求,做大做强蓝莓、杨梅、红美人柑橘、芋艿头、蔺草、竹笋、水蜜桃、葡萄、蜜梨等特色优势产业。
  6.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按照“生态化、集约化、设施化、标准化、智能化”的要求,加快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一是优化畜牧产业结构,着力稳定生猪、家禽生产,大力发展牛、羊、兔、鹅等草食动物养殖。二是鼓励象山、宁海、余姚、慈溪等县(市)在新围垦滩涂建设绿色畜牧园区,推动象山县的项目尽快落地。三是大力开展省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市、示范县(慈溪、余姚、奉化、宁海、象山)和美丽生态牧场创建活动,计划创建30个美丽生态牧场。四是大力推行农牧结合、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着力引进几家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现代化畜牧业龙头企业,在沿海滩涂布局几个年出栏10万头左右的生猪规模养殖场。五是深入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五查四治两打”行动,建立健全畜禽养殖污染防控长效机制。
  7.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实施种业强市战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培育发展市种子公司、微萌种业、浙江爱卡等专业化种业企业,做大做强水稻、瓜菜、畜禽等优势种业产业,加快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产业体系。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推动市种子公司股份制改革,支持微萌种业新品种研发中心建设。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快市种植资源保护圃与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展示中心建设,加大地方特色优质瓜果蔬菜品种的推广力度,加强浙东白鹅、北沙牛、岔路黑猪、余姚番鸭等特色畜禽良种保种育种工作。计划新增省级以上审定新品种10个,引进新品种200个,新建年出栏10000头规模种猪场1个。健全种业管理体系,加大种子种苗打假护权力度。
  8.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深入实施农业品牌战略,以地方优势特色产业为基础,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龙头带动,重点打造甬优水稻、余姚榨菜、河姆渡茭白、鄞州雪菜、鄞州蔺草、奉化芋艿头、奉化水蜜桃、宁海白枇杷、慈溪大白蚕、慈溪蜜梨、余姚慈溪杨梅、象山红美人柑橘、象山梭子蟹、涌优牛奶、振宁黄鸡、岔路黑猪、余姚番鸭、浙东白鹅和宁波獭兔等一批有市场信誉度的区域特色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强化品牌培育塑造,支持农业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农农业展会,鼓励农业企业创建国家、省、市名牌农产品,不断提升宁波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计划新增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20个。
  (三)立足可持续发展,打好“绿色生态”攻坚战。
  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持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监管,为市民提供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和生态环保的农田湿地,打造“养胃、养眼、养心、养肺、养脑”的“五养”农业。
  9.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控水,减肥、减药,农资包装废弃物、农作物秸秆、畜禽排泄物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的要求,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扎实推进农业清洁化生产、资源化利用和减量化投入。一是制定出台宁波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加快推进省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十百千”工程,创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整建制推进县2个、示范区3个,认定示范主体20个。二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鼓励使用配方肥、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计划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20万亩次,应用配方肥1万吨、有机肥12万吨,化肥、农药用量分别去上年减少1.5%(折纯约2000吨)和2%(200吨左右)。三是大力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计划实施统防统治面积60万亩,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四是建立健全农资包装废弃物和废旧农膜回收处置体系,新建20个农资包装废弃物收集点。五是深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配合市环保局联合发布《宁波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科学划定畜禽禁、限养区,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落实畜禽养殖场(户)、屠宰企业的主体责任,加强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总结推广鄞州区沼液专业化配送经验。六是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逐步建立以粉碎还田为主,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利用为补充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体系,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
  10.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一是加强农业地方标准制修订,健全绿色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二是加大农业标准推广力度。积极推广“一个产业标准、一张模式图、一套讲解光盘、一本操作手册、一个示范园”的“五个一”农业标准化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农产品投入品生产销售使用有关规定,不断完善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三是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和管理。计划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60个,“三品一标”产地面积达到195万亩,占种养面积的58%。
  1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围绕绿色都市农业强市建设目标,以“一条主线、两大目标、三项制度、四大活动、五大体系、六项整治”为抓手,坚持依法监管、风险管控和社会共治原则,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一是围绕“一条主线”,即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创建为主线。以整建制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为抓手,对照部、省要求,进一步细化整市创建方案,拟定创建实施细则、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成立全市创建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扎实开展各项创建工作,并力争象山县列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行列。另外,要深入推进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创建工作,总结巩固完善推广奉化、慈溪、象山三地创建成果,督促指导余姚、宁海、镇海等地加快创建进度,力争6月份通过考核,同时,启动鄞州、海曙、江北和北仑新一轮创建工作。二是实现“两大目标”,即地产食用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部省市三级检测不合格农产品追溯(查处)率达到100%。三是落实“三项制度”,即建立健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约谈制度,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黑名单”制度。四是开展“四大活动”,即组织开展“百场培训、百场宣传、百站比武、百乡交流”活动。五是强化“五大体系”,即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检测体系、追溯体系、标准体系和社会共治体系。六是实施“六项整治”,即深入实施禁限用高毒农药、“瘦肉精”、兽用抗菌药、“生鲜乳”、农资打假和私屠滥宰等六项整治,确保不发生重大事故。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全市畜禽屠宰专项规划,加快推进全市域菜牛定点屠宰和主城区家禽“杀白净膛”上市,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等违法行为,切实保障上市肉品质量安全。
  12.强化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业安全生产。一是强化动物植物疫病防控,以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推进年活动为载体,建立健全市、县两级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加快推进动物卫生监督分所(检疫申报点)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和社会化服务能力。规范动植物检疫工作,加强省外调入动物及动物产品风险评估。加强动植物疫病强制免疫和疫情监测,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控”,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二是完善农业灾害应急预案,强化农业安全生产教育和监管,做好农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三是深化“平安农机”建设,计划创建省级平安农机示范镇1个和市级平安农机示范合作社3个。
  (四)立足节本增效,打好“科技进步”攻坚战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驱动能力,紧紧围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这一核心,持续优化农业科技服务,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业信息化发展,不断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节本增效。
  13.优化农业科技服务。结合农业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和产业技术集成与创新项目,全面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打造一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平台。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构建市、县两级农业产业技术团队高效运行模式,加强农技人员知识更新集中培训,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开展市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奖、优秀农业成果奖和优秀农技人员评选,充分调动农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抓住重要农时季节,强化农业科技服务,遴选发布农业主推技术20项和主导品种40余个,组织实施农科教结合项目,加强先进实用技术研发与推广,促进优秀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14.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工程,建成1个省级“机器换人示范县”。优化粮食生产机械装备结构,在稳步提升粮食作物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基础上,着力提高高效植保、秸秆处理、粮食烘干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力争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9%以上。加快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重点环节机械化,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研究,建立一批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点)。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重点扶持钢架大棚、玻璃温室等设施农业。培育壮大农机服务组织,新建农机作业服务公司5个、区域性农机服务中心2个,推动农机服务规范化、规模化。
  15.加快建设智慧农业云平台。一是加强与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农业信息化技术团队合作,进一步完善“一个中心+五大平台+N个应用系统”的总体建设方案,制定出台云平台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二是启动智慧农业云平台数据资源中心建设,推进农业数据标准化工作,建设节本增效的种植业、畜牧业物联网应用示范100个,建立种植业数据资源库和畜牧业基础数据资源库。三是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平台、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平台等智慧农业云平台业务系统开发工作。四是深入推进智慧畜牧业、智慧农资、智慧农机建设,实施农业部大田种植精准农业技术集成示范项目,打造“精准农业”大田示范样本。
  (五)立足新动能培育,打好“改革创新”攻坚战
  按照确权、赋权、活权的要求,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培育新主体、新动能,积极探索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稳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强金融保险支农力度,健全农业现代化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16.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强业务指导,确保年底前基本完成确权任务。二是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按照“扩大总量、整合存量、提高质量”的思路,大力推行整村整组委托流转,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乡镇统一流转,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合作,推进短期化、零碎化的小规模流转土地向长期化、规模化经营集中。力争全市农村土地流转率和规模经营率均达到70%以上。三是不断拓展承包地经营权权能,指导慈溪市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试点,认真总结各地在承包地经营权登记发证和抵押贷款方面的经验做法,鼓励承包地经营权纳入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交易。
  17.深化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深入推进我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做好股改村社扫尾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股份合作社深化改革的有效举措,完善村股份合作社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村社内部股权流转交易细则办法;对城市化程度高、有条件的股份经济合作社,鼓励其在充分尊重绝大多数成员意愿基础上,实施有序终止退出试点。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做好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换届选举监督管理和农民负担监管工作,确保村级换届平稳有序。
  18.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深入开展精准服务,努力减轻主体水、电、税费等各项负担。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代耕代种代收、大田托管、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市场化和专业化服务。继续开展十佳示范性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十强农业龙头企业评选,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支持,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全年计划新增家庭农场300家以上,培育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30个、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
  19.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继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快推进宁海、慈溪、象山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建设,与浙江农林大学合作培养现代农业领军人才。依托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一批农民田间学校,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继续支持大学生到农业领域创业就业,开展全市十佳大学生农业创业之星评选,组织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参加全省大学生现代农业就业创业招聘会。计划新建省级科技示范基地30个、省级农民田间学校10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0名。
  20.推进金融保险创新。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创新农业金融产品,推动建设农业政策性贷款担保公司,引导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服务农业,努力解决农民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调整优化农业保险财政支持政策,科学设置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水平,逐步建立在政府主导下,适度竞争、有限商业化运行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深化生猪保险与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联动实施工作。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体系,加大新险种开发力度,增强各区县(市)在农业险种、经营机构选择上的自主权,积极探索价格指数、气象指数保险试点,推进重要险种从保基本逐渐向保收益或保收入转变。切实加强承保理赔监督,保障农民权益。

返回首页】 【打印】 【关闭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帮助信息 | 版权信息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管理制度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